IDC:2015Q2中国企业级无线市场信锐技术跻身前五国产厂商前三
2015-12-18
2015年上半年中国网络设备市场同比增长8%,无线市场新兴厂商信锐成立一年多即成功进入市场前五名,实现了超高速增长。
融合无线与安全的信锐是深信服子公司,借助强大的渠道和独特的产品优势成为无线市场新锐。融合安全与应用,针对特定行业推出特色产品,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厂商取得更大市场份额。
——IDC中国
IDC最新发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网络设备市场跟踪报告》显示,在企业级无线市场领域,信锐技术一举超越多家此前排名靠前的传统无线设备厂商,跃居中国市场整体前五位,国产厂商第三位。突出的市场表现也让业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家继三大传统网络厂商后崛起的新型无线设备厂商。
身份起底*深信服科技的“长子”
信锐技术于2014年2月正式注册成立,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斩获中国企业级无线市场“五虎上将”头衔,来头可谓不小。的确如此,信锐技术是应用层网络设备厂商深信服科技成立的第一家全资控股子公司,主营业务就是企业级无线网络设备的生产研发,公司初创研发员工全部源自深信服科技较早设立的无线产品研发部门,公司领导层更是从原有深信服体系精挑细选委以重任。虽说信锐技术这个品牌在2014年才问世,但其实早在2012年深信服就已经布局企业级无线产品并专门设立了团队和部门对产品平台及架构进行研发设计,2013年已经开发出成型的产品,有如此深厚的技术底蕴作支撑,也难怪信锐技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中国WLan市场能够站稳脚跟。
独家爆料*信锐技术发展现状
据信锐技术内部员工爆料,信锐技术2014年成立时,研发、市场、总部售后总人数在120人左右,截至发稿日,从信锐技术对外的一些宣传资料可查证,信锐技术现有员工人数已经250多人,产品研发体系超过150人,驻点技术支持团队超过50人,全国已设立34个直属办事处,签约经销商渠道超过500家,发展布局速度之快也是信锐技术迅速占有市场的重要因素。
当然,公司发展速度快,一定是有不错的市场表现来支撑。信锐技术自成立以来,以拥有超过5000家用户,有典型行业代表性的知名用户数不在少数。比如,招商银行全国1200余家营业网点无线组网建设,峨眉山、张家界全景区无线网络建设,居然之家无线收银网络建设,吉利汽车厂区无线生产网建设……
据小编收到的最新爆料,信锐技术Q3季度表现依然强劲,如果只计算企业级WLan市场,很有希望名次再进一步。
深度挖掘*成功关键在于精准的产品定位
正如IDC报告所说,融合安全与应用,针对特定行业推出特色产品,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厂商取得更大市场份额。信锐技术背靠深信服大平台,对于网络安全以及网络应用的理解自然较行业其他友商相比要技高一筹。信锐技术更不会浪费如此重要的资源,结合近2年的前期市场调研,产品主打功能即定位“无线安全+无线营销”,成功切入企业级无线市场。
无线网络安全性在近两年引起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包括央视在内多家媒体以及无线网络厂商的知识普及让网络建设单位以及用户都意识到无线安全的重要性。信锐技术无线网络解决方案主打无线安全,打造“接入——认证——使用”全方位的无线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即:在接入侧,信锐技术首先提供防钓鱼AP功能,避免用户接入钓鱼网络;确认网络后,通过精细化的上网身份认证,确认上网人员安全;介入网络使用后,通过行为审计、应用管控、权限划分、Vlan用户隔离实现无线网络使用的全管控,确保无线网络安全万无一失。
无线营销是当下商用Wi-Fi厮杀的主战场,因其能够帮助商家吸引顾客关注微信、推送广告、收集短信等功能被一些公共区域用户所接受。但信锐技术的无线营销功能定位不同,除了完善上述为客户带来广告传递的数据价值外,还为用户提供基于本地的(功能集合在AC控制器)的营销分析功能,通过控制器后台可以看到用户网络使用中的关键词搜索排行、终端密度分布、终端类型情况、顾客到店情况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商家做决策有非常大的帮助。
相较同行而言,信锐技术的产品定位又独具优势:与传统无线网络设备厂商实现营销、认证功能需另配服务器、市面上大多数商用Wi-Fi营销功能在云端不稳定、不安全的现象相比,信锐技术直接将安全、营销、认证等功能集成在无线控制器上,商业用户直接内网配置管理,不用担心数据安全问题,也无需重复购买额外设备造成资源浪费,对于用户来讲可谓好处多多。
放眼未来*应用层无线成主流趋势
再次回顾信锐技术推出的无线产品及产品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无论是安全方面的防钓鱼、无线端上网行为管理、一键式802.1x认证、Vlan用户隔离,还是在营销方面的微信认证、营销统计、关键字搜索营销推广……都是用户的切实需求催生并优化产生的,这种快速响应客户使用需求的优势正是有应用层技术优势的新型无线网络厂商所特有的,而传统无线网络厂商无法比拟的。因此,在未来的企业级无线市场,信锐技术无线产品将充分发挥应用层技术优势,在贴合用户使用场景、使用需求方面以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实用的产品功能获得更大的市场。